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2023-12-27 18:02:36 股票问答
1. 成本法估值
成本法估值是根据购买资产时的成本来进行估值的方法。在金融领域中,具体应用是指根据债券的购买价格和到期收益来计算估值,债券的估值不随市场波动而变化。
2. 市值法估值
市值法估值同时考虑了投资债券的票面利率以及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益。根据市场价值来计算债券的估值,债券的估值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
3. 两者的区别
3.1 不同的估值原则
成本法估值采用的是静态估值原则,即根据购买时的成本来计算估值,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市值法估值采用的是动态估值原则,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估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3.2 不同的计算方法
成本法估值是根据债券的购买价格和到期收益来计算估值,债券的估值不随市场波动而变化。而市值法估值是根据市场价值来计算债券的估值,债券的估值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
3.3 不同的产品特点
采用成本法估值的产品,其估值变动较小,走势相对平稳。而采用市值法估值的产品,其估值变动相对较大,反映了底层资产的真实波动情况。
3.4 不同的风险认知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成本法估值更偏向于稳定,投资者更容易预测产品的收益。而市值法估值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市场波动对产品估值的影响,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产品的波动性和风险。
3.5 不同的市场透明度
成本法估值相对简单,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加适用于市场透明度不高的情况。而市值法估值更加能够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适用于市场透明度较高的情况。
成本法估值更倾向于稳定性和预测性,适用于市场透明度较低的情况;而市值法估值更加全面地考虑市场波动和风险,适用于市场透明度较高的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对市场情况的判断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
- 上一篇:工商银行基金定投怎么修改?